close

Smart智富月刊第163期 2012-02-25

3題目檢測,釐清財務目標

撰文者:林 竹

▲2012年MDRT-DVP 李麗美(Ann-Marie Lee)

▲2012年MDRT-DVP 李麗美(Ann-Marie Lee)(攝影者.賴建宏)

要為自己規畫好未來的財務目標,你認為需要多久時間?沒有方法的人,可能要2小時以上,甚至做到一半就會放棄;但有一個工具,可以讓你在30分鐘內,輕鬆找出你的財務目標,並且做出清楚的規畫。

這個好用的工具叫做「財務基石」,設計者是2012年MDRT(百萬圓桌會)―DVP(Divisional Vice President)李麗美(Ann-Marie Lee),這位來自新加坡、具有14年MDRT資格的資深財務顧問,在協助一般人,甚至是專業人員在做財務規畫時,發現他們常會陷在又多又雜的數據和資料中,而難以釐清自己的目標。

 

名詞解釋_MDRT [ 隱藏 ]

MDRT(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)美國百萬圓桌會於1927年,由32位在保險業表現十分傑出的行銷人員所創建。為國際性獨立協會,含來自87個國家、491家人壽保險公司的3萬9,000多位會員,均為世界一流的人壽保險和理財服務專業人士。


 

於是,她想到,何不用一個清楚易用的圖示法,讓人可以很快的做好規畫,經過苦思與多次調整後,她結合自身與他人意見,終於設計出「財務基石」,而她就透過這項工具,協助過數百人成功做好理財規畫。

採下到上邏輯思考
不怕被數字資料搞昏頭

「財務基石」的設計構想是怎麼來的?「是根據自身財務的實際狀況,把各種要轉嫁的人生風險、各階段的理財目標,放在一個個的方塊中,進而再組成一個三角的金字塔型。而這和所有需求、規畫理論的圖表,其實是一模一樣。」她用手比出一個三角形說。

2010年MDRT台灣分會會長蔡佩樺就指出,一般人常用的「馬斯洛需求理論」也是三角形,先以基礎需求為基礎,再往上探索到心靈層面。

李麗美表示,三角形的圖示,最能引導人們釐出一個明確的規畫方向,學會由下往上的邏輯思考;而「財務基石」也是採「下到上」的思考與規畫順序,亦即下層基本保障,中層資產累積、上層回饋社會,一步步架構出自己心中理想的財務藍圖。

 

曾數度來台的李麗美觀察到,不管是哪一個國家,很多人的理財規畫是有問題的,例如手頭上都有很多的保險、基金、儲蓄,買的金融商品很多,但究竟做了些什麼,卻都答不出來,「因為做這些投資理財的動機,都不是為了滿足需求。」她說,這狀況在新加坡也很常見,當你不了解自己的需求與要達成的先後順序時,就很容易受到他人說法或商品促銷所誤導。

除了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,她看到的第2個問題是,很多人在規畫未來的財務目標、分析需求時,總要準備很多的文件、資料,結果到最後,目標一個都沒訂出來,卻已經被成堆的數字與資料搞得頭昏腦脹。

「A paper better than any word(一張紙,勝過千言萬語)!」她說,而「財務基石」就是「以圖示人」,再搭配解說的文字,讓你更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與想要在何方。

但「財務基石」要怎麼操作?首先,李麗美帶你先了解每一層方塊的內容為何,而在了解「財務基石」的內容後,要怎麼使用這工具?李麗美教你用以下3個問題來「自問自答」,做好規畫:

問題1》
這些方塊你最關心哪些?

這個問題,可以幫助你去找出目前最急迫要完成且重要的財務目標。

以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為例,多會以「收入保護」或「殘障收入保護」為最優先的規畫;對已婚有小孩的父母來說,身為家庭經濟主要來源,「收入保護」就最重要了;但若是抱持不婚的單身族,「醫療規畫」與「退休收入保護」不可少。每一個人處境不同,要處理的也不同,找出你最關心的事,就是第一大目標,知道了就可以提早準備。

 

問題2》
已做哪些?是否需調整?

在找出理財目標的優先順序後,就要細想自己做了哪些準備、準備的是否充足、需不需再調整。

蔡佩樺舉例,以準備退休金為主的「退休收入保護」來說,假設45歲的A先生想工作到60歲退休,以2010年台灣男性平均壽命76.1歲計算,至少要準備16年的退休生活費,而如果想用3萬元過一個月,不加計通膨,等於在60歲退休時,就需要準備好576萬元的退休生活費。

接著就要試算,「我現在準備了多少,還缺多少?」、「現在的準備工具恰不恰當、費用會不會太高」、「當初規畫時,有沒有把其他條件如通膨率算進去」,以此來評估目標的可行性與調整方式。

問題3》
還能多做什麼?

如果準備不足,你就要去思考,「有哪些金融工具可以補足我的需求?」、「它可以符合我的預算跟想法嗎?」、「用這個金融工具規畫時,有沒有要特別注意的事項?」。

再以上一例的A先生為例,如果他需要576萬元的退休金,但目前只準備了300萬元,就要想「哪些金融工具,能協助我達到剩下的財務目標」、「這些工具會帶來哪些影響或風險,我能負荷嗎?」,再一步步依自我能力,把財務計畫中的缺口,慢慢補足。

若環境情狀改變
以關心度作為調整主軸

若你都有照前面3個問題,來做好規畫,那麼李麗美表示,如果你的個人、家庭財務,狀況沒有改變、需求沒有更新,之後只要每年用圖表定期檢視就好了。但情況有變,如碰到結婚、生子、置產等人生不同階段,則要在固定的規畫下,依關心度,重新調整規畫的優先順序與內容。

不過她也建議,重新調整前,還是做一個「回顧」。想一下「當初的決定是為了什麼」、「做了什麼內容」、「我對這樣的內容是否滿意?」先補強過去規畫不足之處,再依需求與預算決定是否要增加,才能用最少的預算,實現最多的理財目標。

 

小檔案_李麗美(Ann-Marie Lee) [ 隱藏 ]

出生:1966年
經歷:14年MDRT會員資格,新加坡保誠集團Master Financial Consultant
現職:2012年MDRT-DVP(Divisional Vice President) 

 

【延伸閱讀】了解每層方塊內容,找出理財目標

 

▲「財務基石」圖

▲「財務基石」圖

 

打底期》先滿足基本風險與保障

財務基石的最底層,是要先滿足個人的基本風險與保障。這其中包含了「收入保護」、「醫療規畫」、「殘障收入保護」、「退休收入保護」4大塊,其所代表的意義如下:
1.收入保護:指個人或家庭經濟支柱死亡,對家庭經濟帶來的影響。
2. 醫療規畫:指個人現在與未來,期望的就醫品質、在醫療費用上的支出。
3. 殘障收入保護:指萬一失能或殘障時,如何維持個人收入的不中斷,或是降低其對家庭經濟帶來的影響。
4.退休收入保護:指將來退休生活費的儲備或累積。

發展期》決定生活模式,讓個人資產成長

在財務基石的中間部分,是所謂的「財務發展期」,也就是個人資產成長的起飛期,這將決定未來生活模式。而在這一層裡,包含了「財產變現」與「儲備金累積」2大塊,前者指的是個人財產的交易與變現,如房地產的買賣;後者指的是個人投資的累積,例如股票、基金的投資與盈虧,通常是在完成打底期之後,才應該開始做這一層的規畫。

成熟期》資產移轉、稅務規畫

雖然「財務基石」的最上層,寫明的是對慈善團體的贈與,但2010年MDRT台灣分會會長蔡佩樺表示,由於台灣在這方面的觀念不夠普及,所以通常會以個人或家庭資產移轉、稅務規畫等項目為主。

資料來源:李麗美  整理:林 竹

【延伸閱讀】定期檢視計畫,以符合趨勢發展

2010年MDRT台灣分會會長蔡佩樺提醒,除了人生階段不同,要定期做檢視,當外在環境有變化,如二代健保、DRGs等新制上路時,就要再拿出上次用「財務基石」做的規畫,跟新制做比對,看自己的規畫是否符合新制的內容,再做符合趨勢發展的調整。

「它(指財務基石)只是幫你了解自己財務想法的基本架構。」她說,如果你是一個中小企業主,最頂端的方塊,或許就不是「給家庭或慈善團體的贈與」,而是「如何讓企業永續經營,打造留才計畫」。

2012年MDRT―DVP李麗美再次強調,財務規畫是「Be Personal」(個人的),每個人的財務規畫先後順序與安排都不一樣,「財務基石」只是幫你拉出一個財務規畫的尺度,但還是要依循自己的意志與需求,打造成專屬於個人的計畫。

 

名詞解釋_DRGs [ 隱藏 ]

「住院診斷關聯群」(DRGs;Diagnosis Related Groups),此支付制度是以住院病患的診斷、手術或處置、年齡、性別、有無合併症或併發症及出院狀況等條件,分成不同的群組,同時依各群組醫療資源使用的情形,於事前訂定各群組的包裹支付點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房地產資訊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